财税政策举措放水养鱼,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0-07-03 08:03 浏览量:30076

前4月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增减税降费4857亿元
放水养鱼,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为全面、快速、有效地扶持中小企业应对疫情、恢复正常生产经营,逐步实现良性发展,今年以来,减税费、降成本、缓期限、优服务……一系列财税政策举措出台,激发中小企业潜在活力。当前,政策落实情况如何?企业还有哪些期待?下一步怎么做?记者进行了采访。

延期、减免,为企业救急降本

河北沧州青县,周黑鸭食品工业园公司总经理李建曾一度为前4月纳税申报期内缴纳税款烦恼。受疫情影响,公司生产能力大幅下降,加之购货方关停、产品销售锐减,企业资金在一段时间内周转困难。“县税务局得知情况后,及时为我们办理了4个月的延期缴税。”李建说,公司办理延期缴税共计450.62万元,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提振了复工复产信心。

青县税务局副局长陈翠平告诉记者,1—5月,全县11599户小微企业共享受税收优惠3446万元。

税务总局数据显示,前4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9066亿元。其中,今年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4857亿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认为,上半年财税政策从三方面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一是缓解了现金流紧张。通过免缴增值税、营业税延期缴纳等举措,把钱留在企业手里,以应对营收暂停、放缓带来的资金压力,这是救急。

二是通过贴息贷款、银税互动等政策和服务,让企业以更高效的方式、更低的成本获得资金。社保三项费用减免等政策减少了企业的人力成本支出,这是为企业复工复产“给养输血”、减负减压。

三是上半年预算执行较好,政府投资加快进度,促使社会资本“动”起来,牵引产业链供应链“活”起来,加上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为中小企业有活干、有订单创造了前提条件。

“初步统计,截至目前,财政部牵头和配合相关部门出台了100余项应对疫情防控、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纾困解难等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成本,极大减轻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税费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潜在活力,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泽彩说。

疏通、对接,企业受惠更精准

看着满载电力设备的货车缓缓驶出厂区,河南四达电力设备公司负责人陈四甫松了一口气。这几个月,他有些不安,“生产线已经开动,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研发,关键性的零配件还没订购到,仓库里还有积压货物。这可怎么办?”

得知此事,当地税务部门立即对提取的增值税发票有效信息开展在线追踪分析,快速梳理具备供货能力和购买需求的企业名单,并逐户联系,很快确定了河南、四川的几家企业。牵线搭桥下,企业间迅速建立联系,四达电力设备的零配件供应、产品销售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负责人韩国荣说,税收大数据可以全面、真实、动态记录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为供需双方疏通“航道”、匹配“航标”、实现精准对接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税务部门将纳税信用信息“推出去”“连起来”,不断对接社会信用信息,让守信企业在税收服务、融资授信、项目管理等领域享受到了更多优惠和便利。今年以来,不少企业的纳税信用都转化成为稳产能、渡难关的“真金白银”。

不久前,200万元“纳税信用贷”为湖北乐金电气公司送去了希望。“税务部门帮忙联系贷款银行,线上提交申请,10分钟后就收到了预审批通过的短信。”公司财务人员张克兰说。

近日,为进一步深化银税互动,北京市税务局与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等5家银行签订线上银税互动合作框架协议,将银税互动由线下搬到线上,实现税务和银行之间省对省数据直连。符合条件并具融资意向的企业的信息认证、信息授权、纳税信息传递等都在线上完成,帮助更多诚信纳税的中小企业便捷获得资金支持。

疫情防控中,税务部门先后分3批推出54项办税缴费服务举措,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非接触式办税让税企双方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益处,进一步增强了税企双方的信心。”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说。

落实、完善,政策更积极有为

叮!一条来自湖北武汉江岸区税务局的信息,让武汉鑫辰源医药信息咨询公司财务负责人罗春玲喜出望外:“根据国家新出台关于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贵企业今年全年都可享受免征增值税的优惠。”

罗春玲算了算,预计全年销售收入250万元,能享受增值税免征7.5万元。

“初步预计,增值税减免政策期限延长,将使武汉市63万户以上小规模纳税人(含个体户)免征3月到12月增值税及其附加,有力缓解武汉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压力,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武汉市税务局总审计师沈永刚说。

政策好消息不断。“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

“下一步,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密切关注疫情变化动态,研究调整、完善或重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王泽彩认为,应依法强化监督检查,督促地方政府完善机制办法,切实将已出台的财政、税收、融资、租赁、保险等政策清单,一一坚决落实,强化激励和问责机制。同时,对阶段性降低税率、减免税收、推迟或延缓缴纳税费等政策措施,按照疫情防控效果和疫情持续时间,依法开展绩效评价,根据政策产出和效果,适时做出调整完善、延长时间、降低费率或停止执行,甚至退出政策优惠等。

白景明认为,除了把相关政策落实落细,中央要求新增1万亿元财政赤字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市县基层,惠企利民。财政部门应加强和金融等部门联动,动态跟踪中小企业经营情况,为困难企业予以精准资金支持,帮助这些企业渡过难关。(记者 王观 曲哲涵)